在5月15日舉行的“2013寬帶通信及物聯網高層論壇”上,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發(fā)布了《物聯網標識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指出,我國物聯網標識類應用近年來發(fā)展迅猛,2012年中國RFID市場規(guī)模達到268.1億元。但同時物聯網標識也面臨著標準專利及與通信技術和資源的協同問題。
目前,物聯網標識研究已經成為國際和國內的研究熱點之一,各領域出現了成熟程度不一,應用范圍不等的各種標識體系,也呈現了眾多標識技術共存且應用現狀復雜的狀態(tài)。
根據白皮書介紹,基于識別目標、應用場景、技術特點等的不同,物聯網標識可以分為對象標識、通信標識和應用標識。
RFID市場規(guī)模達到268.1億元
人類對信息需求的不斷豐富,伴隨著物聯網的推進,圍繞標識的應用、技術標準和需求都在不斷增強和拓展。
白皮書提到,我國物聯網標識類應用近年來發(fā)展迅猛,條碼技術、RFID技術在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公共安全管理、車輛管理、人員管理等方面應用日益廣泛。
據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RFID市場保持快速增長,比2011年增長49.2%,市場規(guī)模達到268.1億元。
隨著物聯網標識類應用的發(fā)展,一些新的需求和趨勢也逐漸凸顯。行業(yè)類的標識應用需求增加,如在智能物流領域,貨物標識信息的管理等。目前,跨行業(yè)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規(guī)模較小,且大多集中在某個地區(qū)或特定應用關聯行業(yè),未來將向更大范圍內推廣。
另外,智能手機集成RFID標簽成本的下降,基于智能手機和RFID技術的物聯網標識類應用在行業(yè)領域和公眾服務領域逐漸展開,如電子錢包、遠程支付、電子票據、電子證件、醫(yī)療RFID服務等。
面臨標準專利等各方挑戰(zhàn)
物聯網標識應用的快速發(fā)展同時也面臨著各方面的挑戰(zhàn),在技術標準研制、解析系統建設、編碼分配和管理等方面面臨很多的問題和挑戰(zhàn)。
未來物聯網終端的大量引入將造成通信標識資源緊張,特別是IP地址的缺乏,這也迫使IPV6的部署變得更為迫切。
目前,我國M2M終端節(jié)點超過3000萬,按照每年30%的增長率,未來5年我國M2M終端節(jié)點將達到1.1億左右,物聯網對IP地址產生很大的需求。
在物聯網標識標準方面,我國RFID標準工作啟動較早,但從我國已發(fā)布標準和正在制定標準項目來看,主要側重于通用技術標準,應用技術標準還有待展開。相比之下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超高頻RFID芯片產業(yè)卻很少。由于涉及國際專利,直接采用這些國際標準將對我國RFID后續(xù)發(fā)展產生較大的影響。
|